Home>Events / Reports>Untitled
研討會

東亞古典學的方法 第66次
Untitled

時間
2021年9月10日(週五)14:00
地點
zoom會議室(在線召開)
演講者
德盛誠(東京大学)、馬場小百合(帝京大学)

基本信息

概要

德盛誠(東京大學)“十五世紀日本古典學者一條兼良對《日本書紀》中“天孫降臨”段的解讀——其理論與緣起”

馬場小百合(帝京大學)“關於《古事記》允恭天皇條的故事構成及歌的作用”

主辦方

科研組“國際合作下的東亞古典學新生代發展——從文字世界的開拓出發”

即時報導

  本次科研成員的研究報告,由馬場小百合老師與德盛誠老師進行。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研討會以線上形式舉行。
  馬場老師的報告題目為“《古事記》允恭天皇條中的故事結構與和歌的作用”。她著眼於《古事記》中輕太子與輕大郎女的故事,探討了和歌與散文在此文本的敘述中存在著怎樣的關係。她整理了太子與郎女所吟唱的十首和歌的解釋,並探討了和歌在故事進展中的功能。她認為,雖然兄妹之戀在散文中被視為不正當的行為,但和歌抒發的是相戀的二人的主體情感,兩人的戀情被認為是應該被接受的存在。此外,馬場老師指出,故事後半段中,呼應了以“衣通王”為稱呼,其和歌被導入的過程,郎女從兄妹關係中解放出來,作為戀愛主體登場。和歌中的敘述在兩人情感達成時結束,這與具有悲劇性結局的散文敘述產生了不同的故事效果。她還提到,散文敘述僅展示事件的時間順序,而並未表現時間的流逝感。相對地,和歌敘述則將時間的推移表現為當事人的真實感受。
  在隨後的問答環節中,針對兄妹戀愛故事與同時進行的皇位爭奪劇情之間應如何聯繫的問題,以及和歌與散文之間的關係應被視為對立還是互補等議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德盛老師的报告題目為“十五世紀日本古典學者一條兼良對《日本書紀》‘天孫降臨’段落的解讀——關於其理論與提出”,他選取了一條兼良的《日本書紀纂疏》,探讨了兼良的解釋特色。報告中,德盛老師特別關注了《日本書紀》“神代”中第九段的內容。對於天照大神之子與高皇產靈尊之女之間生下了瓊瓊杵(天津彥彥火瓊瓊杵尊),並且高皇產靈尊讓瓊瓊杵降臨於地上的“葦原中國”的這段內容,德盛老師探討了兼良對這段敘述的理解。
   首先,德盛老師指出,在《日本書紀》中瓊瓊杵被稱為“皇孫”,而兼良則將其解讀為降臨於“葦原中國”,理所當然地成為其主人的人物。兼良將瓊瓊杵解釋為具備自我實現之能的“皇孫”這一點,是基於將天照大神視為“中國之主”,將高皇產靈尊視為“上帝之尊”為基礎的。同時,他認為,高皇產靈尊的言行在兼良的解讀中,是以“皇孫”瓊瓊杵為主體的情況下導入的。
  德盛老師進一步指出,兼良的詮釋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即與看似沒有具體歸結點的“神代上”不同,“神代下”從一開始就有明確的歸結點,這樣的敘述是通過設定“皇孫”這個“虛點”而得以成立的。
在隨後的問答環節中,討論圍繞著兼良如何定位高皇產靈尊、需要“虛點”的敘述具體是什麼樣的,這樣的敘述形式為何會產生等問題展開。
  這次的報告聚焦於歌與散文、原文與註釋這樣的具有多層結構的文本,促使我們在思考這種多層結構使什麼得以實現這一問題外,還讓我們對應該如何看待這樣的多層結構,以及如何處理這樣具有多層性的文本做出了思考。
 
(飛田英伸 東京大学博士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