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Events / Reports>浙江工商大學特別講義
特別講座

東亞古典學的方法 第40次
浙江工商大學特別講義

時間
2018年3月12日(週一)
地點
浙江工商大學
演講者
齋藤希史(東京大學)、田村隆(東京大學)、道坂昭廣(京都大學)、金澤英之(北海道大學)

基本信息

概要

2018年3月12日(週一),科研組於浙江工商大學舉行特別講義。
此次講義主題為“漢籍與日本”,諸位老師按照時代由古至今的順序依次進行了演講。

田村隆老師《王昭君傳說的敘述方式》
金澤英之老師《日本神話與東亞漢字世界》
道坂昭廣老師《王勃與初唐文學——關於王勃佚文作品的意義》
齋藤希史老師《漢籍之聲》

參與者為浙江工商大學日本文學學部的本科生及研究生。

主辦方

科研組“構築新時代的東亞古典學研究基地——基於國際合作的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

即時報導

 3月12日(週一),“東亞古典學的方法 第40回特別講義”在中國浙江省的浙江工商大學召開。
 
浙江(田村).JPGのサムネイル画像
 
 除了浙江工商大學日語專業的學生外,參與者還有留學中的早稻田大學的學生。超過50名的學生和教員參與了此次研究會,因為參與者人數大大超過預期,教室中不得不增設了許多席位。
 
 首先,作為主持人的浙江工商大學呂順長老師發表了致辭。
 
 田村老師的報告比較了各版本王昭君傳說的敘述方式。王昭君故事的敘述方式在各本中均有差異,而參照不同的底本則會使故事的敘述方式產生不同。
 
 接著,金澤老師在報告中針對8世紀時誕生的《古事記》、《日本書紀》的成立過程以及這些書物在15世紀時如何被解讀的問題做了說明。其次他還談論了這些書和漢籍·佛經的關係。
 
 午休過後,主持人變為王寶平老師。下午的講義由此開始。
 
 道坂老師就王勃的祭文做了報告。王勃的祭文兼有韻文和駢文。針對韻文中的拙劣作品,老師在與大家明確了祭文的聲律后討論了作品的意義。
 
浙江(齋藤).JPGのサムネイル画像
 
 最後是齋藤老師的報告。就訓讀成為書記方式的主導的契機,老師從倭、漢的音聲及漢文和文的性質差異而使得訓讀未被編入和文的階段談起,然後講到訓讀從作為漢文的解讀演變為表達語音的形式。
 
 這之後是整體討論的環節。
 
 與會者提出了諸多問題與感想。比如日本神話與中國神話的共通之處是什麼,偈(佛經的唱詞)是否也是根據音聲而創作的。另外還有諸如在近代·近世日本國內《古事記》引起關注的意義,俳句該不該“詠”,以及15世紀與18世紀的世界的區別等問題。這些都得到了各位老師的回答,
 
 來自參與者的發言時間遠遠超過了預定結束的時間,各種觀點交織使得答疑環節十分精彩。
 
浙江(全体).JPGのサムネイル画像
 
 對於海外的年輕日本文學研究者或想從事相關研究的學生來說,這次的特別講義可以說是與活躍在第一線的研究者及其研究接觸的難得的機會。大家專注聆聽講義的場面也十分讓人印象深刻。
 
(東京大學 特任研究員 松原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