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Events / Reports>次新生代圓桌會議(27)
研討會

東亞古典學的方法 第62次
次新生代圓桌會議(27)

時間
2020年11月28日(週六)14:00
地點
zoom會議室(在線召開)

基本信息

概要

主題1:日語借用語對中國複合詞構造的影響
話題提供者:李瑤(京都大學博士課程)

主題2:弘仁本《文館詞林》中“蕭景墓志銘”序與銘的作者是梁孝元帝嗎
話題提供者:陳錦清(京都大學博士課程)

主辦方

科研組“國際合作下的東亞古典學新生代發展——從文字世界的開拓出發”

即時報導

 會議當日,本校的老師和學生們齊聚一堂聆聽了由本校博士生李瑤和陳錦清同學帶來的報告。
 
 首先李瑤同學以“日本語中的借用詞對中國複合詞的影響”為題進行了演講。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中文借用了大量的日語詞彙。本次報告便是著眼於占了中文詞彙大多數的複合詞中所見的日語借用詞對其的形成——尤其是語法構成上的影響。
 李同學的報告梗概如下。
 被中文吸收的日語借用詞存在兩種形態,一種是原本作為中文短句存在而被日語吸收後成為單詞,另一種是既有的中文詞彙被日語化時產生變化,之後再次被中文借用。這類借用語“偽裝”成了似乎本就存在的中文複合詞一般,很容易被大眾接受,從而成為日常使用的中文複合詞的一部分。
 接著李同學就中文中的V0型動詞的構成受到的日語影響進行了探討。中文中的V0型動詞基本上不與目的語成對出現,伴有目的語的V0型動詞的大部分很可能是來自日語的借用詞。這些詞語在日語裡伴有活用詞尾,作為與“ヲ”格或“ニ”格的目的語相伴的他動詞使用,當其再次流入中文時,形態上便捨去日語的活用詞尾,只借用漢字構成的語幹。另一方面,就語法機能來說,日語動詞的語法機能被完全借用,因而與傳統的V0型動詞的語法機能相區分,即便在中文中也與目的語成對出現了。
 
 片刻的休息過後,陳錦清同學以“弘仁本《文館詞林》中的“蕭景墓誌”序與銘的作者是梁孝元帝嗎”為題做了報告。
 以下為報告內容梗概。
 《文館詞林》是唐代編纂的漢詩文集,唐後基本散逸,今可見者基本都是日本殘存的數十卷殘本。弘仁本《文館詞林》藏於日本高野山各寺及宮內廳書陵部天理圖書館。此次報告中,陳同學注目的是弘仁本《文館詞林》所收“郢州都督蕭子昭碑銘一首並序”(以下略記為“蕭景墓誌”)。至今為止,學界根據《文館詞林》撰者所言認為“蕭景墓誌”的序銘作者皆為梁元帝(蕭繹),但陳同學認為這一問題尚有商討的餘地。
 陳同學首先介紹了《文館詞林》因編纂上的原因,存在原題名被修改、統一成了“地名+都督+人名+碑銘一首並序”這一形式的可能性。其次她考察了蕭繹所作的其他墓誌,明確了“蕭景墓誌”序的特征。然後她以同樣銘為蕭繹所作,序作者另有其人的“智藏法師被”(522年)和“太常卿陸倕墓志銘”(526年)為例,論述了此誌銘作者為蕭繹而序為蕭景身邊的文人,即管理書物的事務官所作的這種可能性。
 接著她著眼於圍繞北魏討伐這一歷史事件的序與銘表現上的矛盾以及僅於銘可見的內容,探討了“蕭景墓誌”序銘作者非一人的可能性,最後考察了其創作的背景。
 此外,她以裴子野曾為蕭景的事務官——“冠軍錄事”,也曾任編纂國史的“著作郎”,以及其與蕭景之子——蕭励和蕭繹也有交往為線索,提出了序作者即為裴子野的可能性。
 
 報告結束後的自由討論中,大家就日本漢語、日語借用語、日本蘭學者及其翻譯活動、明末清初漢譯洋書中的外來語的影響、明末西洋布教師所作漢譯洋書的普及度、韻文、墓志銘、精確論點的方式等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對於準備了十分具有探討意義的報告的二位報告者以及參與此次會議的各位,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京都大学非常勤講師 王怡然)
 

關於“新生代圓桌會議”

 為了給年輕研究者提供研究發表及交流的平臺,科研組“構築新時代的東亞古典學研究基地-基於國際合作的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代表:齋藤希史)於2016年度起成立了新的發表單元—“新生代圓桌會議”。
 此舉旨在鼓勵更多的博士研究生、博士後、助教及講師等年輕研究者在所處機構之外開展研究發表。我們還將從年輕研究者中征集點評者,力爭促進跨校及跨機構的研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