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Events / Reports>新生代圓桌會議(25)
研討會

東亞古典學的方法 第58次
新生代圓桌會議(25)

時間
2019年11月8日(週五)14:30
地點
東京大學駒場校區18號館Collaboration Room3

基本信息

概要

河野知哉(北海道大学 碩士課程)
“試論<藤原保則傳>—對其出羽的治績的再探討—”

楊慧京(京都大学 博士課程)
“關於朴氏本《類合》—以和訓與諺文訓為中心”

評論員:弓山慎太郎(京都大学 碩士課程)・許智香(立命館大学 客座研究員)

主辦方

國際合作下的東亞古典學新生代發展——從文字世界的開拓出發

即時報導

 這一次的研討會我們邀請了河野知哉(北海道大學碩士課程)和楊慧京(京都大學博士課程)兩位同學進行了報告。評論員由弓山慎太郎(京都大學碩士課程)和許智香(立命館大學客座研究員)擔任。
 
cdv_photo_003.jpg
 
 河野的報告以平安初期三善清行用漢文書寫的《藤原保則傳》(延喜7年即公元907年成立)中,保則在出羽的治績敘述為焦點進行了文獻的重讀。河野認為“傳”中記錄了保則在備中·備前·大宰府以“仁惠”之德教化民眾的事件,而與此相對出羽則更多記錄了他以“威嚴”鎮壓“夷狄”的事跡。他指出出羽的記敘中所見保則的形象與其他三地所記載的德治主義的實踐者這一形象有明顯差異。並且就“夷狄”這一詞語的使用,河野提出“傳”是以儒教價值觀為基礎,把朝廷當做中華的世界觀的前提下撰寫的這一觀點。
 評論員弓山就“傳”中的保則形象是否有可能影射了同為官員的清行的形象的問題進行了提問。此外與會者指出“夷狄”相關的論述可能是繼承了《後漢書》等歷史文獻的敘述方式,並就當是日本的漢文史書讀解方式等問題展開了討論。
 
191108_2.jpg
 
 楊同學就16世紀開始在朝鮮流傳的漢字學習書《類合》在日本所存諸本的文獻資料的匯總和其作為漢字學習書處於何種地位做了報告。楊同學首先介紹了此書在日本所存版本,尤其以之前未能納入研究範圍的京都大學文學部圖書館所藏的鈔本為中心,對可認為是原本的版本以及加入了和訓及正字等版本的特征進行了說明。其次,她指出和以典故成語為素材的中國的《千字文》相比較,《類合》更多使用的是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用語。通過《類合》的成立與流通,可以看清朝鮮半島的漢字近代化的脈絡。
 評論員許老師就京大所藏鈔本是否有可能是經歷了數名藏家之手流傳至今等問題進行了提問。此外與會者提出《類合》與貝原益軒《千字類合》是否有關聯性,以及其與近代詞典的關係等問題並就此展開了討論。
 
cdv_photo_004.jpg
 
 
 這次研討會探討了漢字·漢文脫離了中國大陸之後在日本·朝鮮如何發展的問題。在通過探究不同時代和地域中不同的書寫者通過何種方式生產文章及書物的過程中,我們在很多方面得到啟發與靈感。
 
(飛田英伸 東京大学博士課程)
 

關於“新生代圓桌會議”

 為了給年輕研究者提供研究發表及交流的平臺,科研組“構築新時代的東亞古典學研究基地-基於國際合作的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代表:齋藤希史)於2016年度起成立了新的發表單元—“新生代圓桌會議”。
 此舉旨在鼓勵更多的博士研究生、博士後、助教及講師等年輕研究者在所處機構之外開展研究發表。我們還將從年輕研究者中征集點評者,力爭促進跨校及跨機構的研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