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Events / Reports>“超越專業及語言環境的古典學研究的可能性——從上代日本文學研究的現狀與未來談起”
其他

東亞古典學的方法 第43回
“超越專業及語言環境的古典學研究的可能性——從上代日本文學研究的現狀與未來談起”

時間
2018年5月25日(週五)15點開始
地點
東京大學駒場校區 18號館ColaborationRoom1
演講者
David Lurie老師 (Columbia University哥倫比亞大學)  Torquil Duthie老師 (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基本信息

概要

【主題】“超越專業及語言環境的古典學研究的可能性——從上代日本文學研究的現狀與未來談起”

【演講者】
David Lurie老師 (Columbia University哥倫比亞大學)
問題導入:“記紀的解讀與比較神話學之間的乖離”

Torquil Duthie老師 (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問題導入:“《萬葉集》的作者”

【評論員】
金澤英之(北海道大學)、品田悅一(東京大學)、鐵野昌宏(東京大學)

【主持人】
齋藤希史(東京大學)

主辦方

構築新時代的東亞古典學研究基地─基於國際合作的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

即時報導

 5月25日(週五),在初夏微風吹拂的日子里,東亞古典學的方法第42次會議在東京大學駒場校區召開。當天有30余位與會者到場。
 本次研討會的主題為“古典學領域超越專業限制與語言環境研究的可能性——從上代日本文學研究的現狀和未來出發”。會議由哥倫比亞大學的David Lurie老師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Torquil Duthie老師的演講部分以及金澤英之老師、品田悅一老師、鐵野昌弘老師、齋藤希史老師的評論及討論兩部分組成。
 在主持人齋藤希史老師對演講者和評論員老師的介紹之後,首先是Lurie老師的報告。
報告的題目是“記紀的解讀與比較神話學的乖離”。Lurie老師首先對比較神話學的研究現狀進行了總結,然後就此提出應該思考的問題。第一,歐美語言與日語出版的研究文獻的乖離。舉了幾個典型性的與日本神話內容有誤差的歐美研究案例之後,Lurie老師將這種錯誤歸結于1、未讀原文本而只就神話內容的大概進行比較,2、因為更喜歡理論與臆測而不對文本進行細緻閱讀便開始研究,輕視了文本的構造和個性。第二,共通性·普遍性的歸納與單純文本的解讀·分析。這類研究是異文化神話比較的基礎,但是比起神話對比的研究對讀者缺乏吸引力也更難理解。基於這些問題,Lurie老師設立了第三個問題。即細分化的領域內研究和面向業餘讀者的研究。老師指出,這三個問題將研究空間分割成各個研究者只在自己的領域內進行研究的空間,而這正是現在的研究現狀,也是未來急需解決的問題。
 接下來是Duthie老師的報告。Duthie老師所思考的問題題目是“《萬葉集》的作者”。他用福柯的理論重新審視了《萬葉集》的作者問題。Duthie老師認為“作者”一詞源於中國古典文學。中國於六朝時期形成了詩賦是支撐帝國國家的至高文學形式這一觀念。而這一觀念也被日本宮廷繼承。并且,Duthie老師認為在《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中,天皇的歌之所以被文字記載,是因為在以天皇為中心的日本歷史中它們被視作應該流傳于後世的作品,因此“作者”在這兩本書中也是制約并統治言論世界的存在。另一方面,在《萬葉集》中,初期的萬葉和歌作者多為與天皇有親族關係的女性,老師談及“作者”與“王權”的關係。另外,關於史書不曾記載的“作者”,Duthie老師列舉了人麻呂的例子。他們雖然地位低下,但遊歷在天皇治下的世界中將自己的悲哀記錄在了和歌里。最後,報告還提及雖然身居官位但被排斥在政治中心外的大伴家持。他將身份卑微的人麻呂作為“作者”景仰,並通過編纂《萬葉集》構築了自己心目中的作者形象。這可以說明,即便是以天皇為中心的和歌世界,遠離政治中樞的人也可成為“作者”流傳于後世。
 之後進入了提問與評論的環節。對於Lurie老師報告的中心問題——填補研究的乖離的方法這一點,金澤老師指出除了抽取文本構造進行研究之外,從神話外部的世界,即漢字世界與其的聯繫來思考神話的特質也非常重要。此外,齋藤老師認為言語的障礙實際源於翻譯的原因。填補乖離並非一人之力,而需要研究者將各自的文本研究匯聚到一起才有可能超越個人研究的壁壘。接下來,Duthie老師就作者與文本的關聯性說到,除了以天皇為中心的政治世界,也需要設想一個不僅存在天皇還存在歌圣的,包含政治中心及其周遭事物的文化世界。品田老師則從日本近代文學成立的角度說明了國文學研究的形成過程,又介紹了昭和以前的研究狀況。正如并沒有人提出文學究竟是什麼而研究卻在進行,這樣的現象也發生在昭和以前的研究當中。“作者”這一概念在未被闡釋的狀況下被使用在了諸多的研究當中。因此,將福柯的理論用在日本的研究環境中也許能看見新的研究方向。就此,Duthie老師提出和歌文本周圍的題詞、左注等処出現的作者姓名實際上可以改變和歌的解釋,作者的姓名亦可作為解釋的對象。或許應當將這一點拿出視野研究作者的機能。在鐵野老師對於關福柯的理論和作者定義進行了追問后,明確了萬葉集的作者可以看做是將每一首歌限定於不同狀況中的要素。關於中國的詩文作者與和歌作者多為脫離政治中心的身份這個話題,齋藤老師認為統治者實際上是介於編纂者和有名作者之間的媒介一般的存在,它具有既能成為編纂者也能成為連接周圍詩人的兩面性機能。基於以上的討論,Duthie老師在Lurie老師提出的三個問題上增加了古典學研究中前近代的研究方法和近現代的研究方法這一新的維度,明確了在今後的古典學研究中如何運用近現代理論將是一個新的課題。
 最後在與會者的意見和疑問中,討論熱烈展開。比如從近代式比較神話學與前近代式注釋的異同這一話題,展開到時常確認自己的研究立場,持有客觀的態度看待除近代研究外 的前近代注釋的主要性。此外,對於神話的比較研究意義為何這一問題,討論的意見結果認為單純尋求起源式的研究方法是危險的,應該將神話文本進行平面比較從而深化對神話的理解。除此之外,討論還涉及了《萬葉集》的題詞與和歌的關係,為何有名作者背負歷史性,而無名作者與文化世界的關係更緊密的問題。另外,來自國學院大學的參加者向大家傳達了古事記學中心開展的古事記注釋英譯化企劃正在實施的好消息。這個企劃正是打破日本神話學研究與海外神話學研究壁壘的一次嘗試,得到了老師們的高度評價。
討論結束之後,兩位報告者和評論員老師們就這次會議內容做了總結與評價,並對這次會議中誕生的新課題做了回顧,會議到此結束。
對於提供了十分有建設性的討論的二位報告者以及參加本次討論的諸位,我們表示由衷的感謝。
 
(東京大学博士課程 武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