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Events / Reports>東亞古典學的方法 第36次
研討會

東亞古典學的方法 第36次

時間
2018年1月19日(週五)14:30
地點
東京大學駒場校區18號館ColaborationRoom2

基本信息

概要

●報告
馬場小百合(東京大學特任研究員)
“《古事記》的物語敘述——圍繞訓讀韻文‘詠’的定位”
德勝誠(東京大學講師)
“一條兼良對日本書紀的詮釋態度”

●時間表
14:30-15:20 馬場小百合“《古事記》的物語敘述——圍繞訓讀韻文‘詠’的定位”
15:20-15:50 提問回答
16:00-16:50 德勝誠“一條兼良對日本書紀的詮釋態度”
16:50-17:20 提問回答

主辦方

科研組“構築新時代的東亞古典學研究基地——基於國際合作的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

即時報導

 1月19日(週五),“東亞古典學的方法 第36回”在東京大學駒場校區召開。此次研究會除去本科研組成員外,有約15名的參與者。
 
 會議由主持人齋藤希史老師對“東亞古典學的方法”介紹開幕,之後便是馬場小百合的報告時間。
 此次報告中心內容如下,馬場認為,在散文採用訓為主要書記方式的《古事記》中,韻文專用音假名書記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結果。但是在韻文中也存在如清寧天皇相關條目中可見的,“詠”這種以訓寫韻文的例外。對於這種現象,她的觀點是,散文的敘述是事件的客觀呈現,而韻文部分則是相對於客觀事件而言相對個人化的,當事人所體驗的現實。那麼“詠”則是取了散文與韻文雙方的特點的敘述方式,將其所想表達的東西用漢字的形式表現出來。
 之後進入討論環節。齋藤希史老師認為,以訓寫“詠”也有可能是將當事人所體驗的現實展開到整體的層面。此外,金澤英之老師點評道,雖然此歌以“詠”為題,但若未題為“詠”則看上去也像是台詞的表述方式。由此引申,雖然“歌”被定位為與散文對抗的形式,但這首歌是否確實屬於“歌”也應商榷。
 之後,與會者中也有類如散文式敘述是否更應當看作是插入整體之中的片段之類的意見。齋藤老師更指出“詠曰”這種寫法也可能與中國文學中的詠與歌的差異有關。
 
 片刻休息之後是德盛誠老師的報告。
 德盛老師的報告首先就一條兼良的《日本書紀纂疏》與“三教一致”的關係進行了論述。其後針對注釋中的“三教一致”是如何書寫的,以及《日本書紀纂疏》中神的意義做了解釋說明。
 討論環節中,金澤英之老師詢問了神與理·體並舉的記錄出自兼良註疏的哪個部分,同時也就“本覺真心”與“阿賴耶識”的關係進行了提問。
 齋藤希史老師對“注釋”行為的本質進行了思考,並指出三教一致實則是注釋者進行注釋時所採取的態度。另外,他還與大家確認了三教中的固有名詞雖然說法不同,但實際上所指皆同這一纂疏的特點。
 在其他各位與會者的諸多提問中,研究會遠遠超過了預定結束的時間。各種觀點紛呈大大活躍了現場的氣氛。
 
 二位的報告激起了如此有意義的討論,我們對於兩位報告者以及所有參與此次研討會的各位表示鄭重的感謝。
 
 
(東京大学特任研究員 松原舞)